顶部连接后台

搜索
关于2022-2023年烟台市中医医院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面试的通知

公告通知:

版权所有:烟台市中医医院    网站备案:鲁ICP备11026673号-1 
总服务台咨询电话:0535—6597010 6597085 6837738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幸福路39号    乘车路线:乘2路,16路,26路,37路,42路,48路,70路,80路,82路直达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烟台      后台管理
 
安卓手机APP扫码下载 手机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公众号 支付宝公众号

 

孙敏名医工作室

2020-消渴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中医诊疗方案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临床常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孙敏主任医师作为第三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烟台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事临床50余年,他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所凑,其气必虚”,辩证施治体系中,始终益气为主,并以理气解郁、化痰解郁、养血安神。消渴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精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针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始终坚持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辨证思维。根据孙教授丰富临证经验及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的认识,特制定消渴中医诊断方案。
一、病因病机:
1、发病因素 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病因。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消渴。
2、 饮食因素 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消渴。 
3、久坐少动 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消渴。 
4、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消渴。
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肾为主,涉及心肺;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多虚实夹杂。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以标实为主;继之为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以本虚为主。阴虚血脉运行涩滞、气虚鼓动无力、痰浊阻滞、血脉不利等都可形成瘀血,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瘀血贯穿 DM 始终,是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又可损伤脏腑,耗伤气血,使病变错综复杂。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学》(七版)(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等诊疗指南
(1)、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如果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醇酒炙赙,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症者,应考虑消渴的可能性。
(3)、由于本病的发生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2、西医诊断依标准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二)、证候诊断
主证
(1)肝胃郁热证:
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肥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2)胃肠实热证:
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苦,或有口臭,或牙龈出血,口渴喜饮冷,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质红边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苔黄,脉滑数。
(3)脾虚胃热证:
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调,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弦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脉络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4)上热下寒证:
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跟部腐腻,舌下脉络瘀阻,脉弦滑。
(5)湿热内蕴证:
脘腹胀满、头身困重,形体肥胖、心烦胸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6)肺胃热盛证(含热盛津伤证):
咽干口燥、烦渴多饮、舌红苔黄,心烦畏热、喜冷饮、溲赤便秘等。 
( 7 )阴虚火旺证:

 

(此方案因涉及多项专利,暂不便全部公开,敬请谅解)

就医指南

内页左侧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