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侯爱画传承工作室
临床医案34
中医外治放射性皮肤炎1 例
病历号:0031220
就诊时间:2020.3
绕某,女,42 岁,患者2018年11现右侧乳腺癌,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TA( 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 6 周期,半年后出现局部复发,行局部放疗(剂量及疗程不详) ,放疗10次后出现局部皮肤色红、皮温升高,而后逐渐出现疼痛,伴有局部皮肤重度破溃,外用数种中西药无缓解,
中医诊断:乳癌(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予溃疡油30 mL,局部外用,约2天后局部疼痛明显减轻,1 周后溃破处出现新生肉芽组织,其后坚持使用10 天后,破溃处愈合,疼痛消失。放疗结束后皮肤轻度色素沉着,皮肤完好,未再出现溃破及疼痛。
总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恶性肿瘤治愈率约为45% ,其中放疗的贡献> 18% ,表明了现代放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上的重要地位。现代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科技进步,放疗治愈率和有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但放疗过程中,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93. 8% ,且91. 1% 出现于照射40 Gy之前。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影响放射治疗的连续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侯教授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防治放射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侯教授认为,放射性皮炎属于中医热毒外蕴肌肤,邪热炽盛于表的范畴。其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祛腐生肌药物为溃疡油( 由黄芪20 g 当归20 g大黄10 g 紫草10 g 炉甘石20 g 等,经与植物油300 mL 熬制而成) 。应用方案为: 清洁放射性皮炎局部皮肤,用灭菌棉签蘸取少许溃疡油,均匀外敷于患处,盖无菌纱布,每次1 h每天3次1周为1疗程。于振洋等研究发现溃疡油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中重度皮肤损伤的发生。《医宗金鉴》亦有“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 的论述,热毒致病多易导致耗气伤阴,其常见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痒、脱屑甚至出现局部皮肤溃破,渗液外流,伴有色素沉着等。方中黄芪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本方取其托疮生肌之功,补气以生肌,促进创面愈合; 当归、大黄活血、补血,兼有生肌长肉的功能; 紫草主要用于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炉甘石常用于溃疡不敛的外用治疗。以上诸药补气、活血、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