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通知:
陶凯名医工作室
3月病案5
首诊时间:2021.01.03
患者刁某,女,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伴活动后胸闷喘憋半年余。”就诊。
现病史:患者30余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发热,无胸痛咯血,无胸闷憋气,自行口服“止咳类”药物可缓解,此后每于感冒或冬季咳嗽反复,未予重视。患者8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较前加重,约3-4次/年,每次持续10-30天,自行口服“止咳类”药物后可减轻。患者半年余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加重,伴活动后胸闷喘憋,间断发热,先后就诊于福山医院、毓璜顶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省立医院鲁东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抗感染、抗炎、化痰”等治疗后症状减轻,院外规律口服“泼尼松(35mg qd,逐渐减量至2月前停用)、乙酰半胱氨酸片”,今日为求中医药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刻下症见:偶咳嗽,少痰,偶咽痒,步行20m感胸闷不适,可耐受,无咽痛,无发热恶寒,易心慌乏力,时有腰痛,无头晕头痛,无胸痛,无咯血,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淡黯,舌体大小适中,舌苔白,舌下络脉迂曲,脉涩。
既往冠心病、心绞痛10余年;白内障3年余;胃息肉、萎缩性胃炎10月余;肺栓塞7月余,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月余,口服“利伐沙班”治疗后复查肺动脉CTA、下肢深、浅静脉彩色多谱勒(双侧)未见血栓,至2月前已停用“利伐沙班”;高脂血症7月余;类固醇性糖尿病6月余,曾口服“阿卡波糖”,自诉监测血糖正常,已停用;6月余曾行支气管镜检查后出现左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现已愈。
辅助检查:胸部CT:双肺索条影并间质纤维化;考虑气管旁憩室;纵隔内稍大淋巴结;双侧胸膜肥厚;请结合临床。
中医诊断:1.肺痿病气虚血瘀证
西医诊断:1.肺间质纤维化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散瘀
整方如下:
太子参
生地黄
川芎 15g 丹参
牛膝
柏子仁
水煎2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二诊:2021.03.07
患者上次就诊后间断于口服上方中药治疗,本次就诊,患者述咳嗽减轻,活动后胸闷憋气改善,步行50m感轻微胸闷不适,易疲劳乏力,纳呆,眠改善,二便尚调。舌质淡黯,苔白,舌底脉络迂曲,脉细涩。
整方如下:
太子参
生地黄
川芎 15g 丹参
牛膝
柏子仁
茯苓 24g
水煎2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医案分析:
陶凯教授分析,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病史,舌质淡黯,舌底脉络迂曲,脉弦涩。既往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病史,辨证为气虚血瘀证,肺病日久,肺气亏虚,气为血之帅,气血则血行无力,血停为瘀,瘀血阻滞,阻滞气机,故治宜大量应用活血行气之品,选用党参、川芎、地龙活血通络,牛膝引血下行,陈皮、桔梗行气理气,木香行气。久病气虚,予太子参益气扶正、滋阴生津,黄芪、茯神、白术健脾益气。痰瘀久化热,佐以黄连清中焦之火,玄参、麦冬清热生津。首诊后咳喘好转,出现易疲劳乏力,纳呆,考虑脾气亏虚,加用薏米、茯苓健脾渗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