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科室介绍
风湿科概况
烟台市中医医院风湿病科是烟台市唯一一所中西医结合并重的风湿病专科,开放床位17张,学科带头人赵恒立博士,科室是由1名博士、7名硕士组成的专业学术团队,包括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科室多名骨干主治医师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最前沿的风湿病诊疗技术。2013年成立痛风病、骨痹病专病门诊。2016年风湿病科被评选为烟台市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同年成立第一届烟台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每年举办烟台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引领烟台地区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风湿免疫疾病。2018年5月设立独立风湿病科疗区。科室多次获院级先进科室。目前门诊量平均8000余人次,年住院约700人次。随着诊疗人数的不断增加,方便患者就医,科室目前设有2个门诊(风湿科一诊室、风湿科二诊室)。科室采用“病症结合、分期治疗”的思路,在继承发扬中医学特色诊疗基础上,既突出辨证施治、求因治本、重在调理的优势,又结合现代诊疗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色,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不同风湿免疫疾病的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制订了规范性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肯定;在处理风湿病危、急、重、疑难病症方面,制订了规范的抢救疗程、诊疗方案。随着重点专科影响的扩大,区域外患者比例也逐年增加。
科室目前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承担滨州医学院本科生中医内科学及西医内科学的理论授课任务;承担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及滨州医学院中医系本科生临床带教任务;承担烟台市中医院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2022年加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进修医师专科联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风湿免疫专业人才。
科研方面,对中医药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结题4项,通过市级以上鉴定、结题6项,获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烟台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项。拥有2项专利。参与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清燥布津法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课题1项,参与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痛风真实世界研究课题1项。在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风湿相关著作7部。
四大诊疗特色
(一)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二)酸甘养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三)中西医结合分期诊治痛风性关节炎
(四)中药辩证联合督灸、针灸内外合治控制强直性脊柱炎
(以上详细内容请见下方——特色项目:)
中医外治特色优势
西医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很多需要应用激素及抗炎止痛药,但长期应用激素或止痛药造成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衰、骨质疏松、胃肠道损害、精神异常等副作用较大。
科室根据风湿免疫疾病的特点,临床开展了多种中医外治法,在减轻西药副作用方面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科室配置了中药离子导入仪、蜡疗仪、艾灸仪、微波仪、中频脉冲仪等相关设备,针对不同五脏痹、五体痹辨证施治,开展了针灸、督灸、脐灸、铺灸、穴位注射、中药贴敷、中药定向透药、蜡疗、耳穴、中药离子导入、足浴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项目,通过局部用药,使药直达病所,迅速改善局部关节的血液循环,改善关节疼痛、僵硬等不适症状,减轻西药副作用,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风湿免疫病
1.发热:长期不规律的发热,应用抗生素无效。
2.疼痛:关节痛、颈肩腰背痛、足跟痛,可伴关节肿胀,甚至活动受限。
3.皮肤粘膜症状:皮疹,反复发作的冻疮,光过敏,脱发,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网状青斑,皮肤溃疡,皮肤颜色变深变黑硬化,甚者增厚如皮革,手指皮肤紧绷,握拳受限。
4.晨僵:在早晨起床或休息之后,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影响翻身、穿衣、握拳等活动,需经活动后,上述症状才缓解或消失。
5.雷诺征:在遇冷或情绪激动时出现双手指、足趾变白、变紫、变红,伴有麻木、疼痛,遇暖症状逐渐消失。
6.肌肉疼痛,肌无力:肌肉握痛,上臂抬举困难,下蹲站起困难甚则不能站起,上楼梯困难。
7.眼病:反复出现各种眼病,尤其是年轻人,要警惕风湿免疫病。
8.口干、眼干:眼睛干涩不适,甚则视物不清,口干,进食需用水才可下咽,伴牙齿成片脱落。
9.贫血:不明原因的贫血,血白细胞、血小板升高或降低。
若出现以上的一种或者多种症状,应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风湿病科优势病种介绍
尪痹病(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中医学“尪痹”范畴,因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外邪,阻滞经络,痹阻气血,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麻木、重着、肿胀、届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甚或功能丧失为临床表现的病证。我科提出以中药(五藤冲剂)内服为主,并配合蜡疗、隔物灸、中药外敷、中药熏药等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内治、外治相结合在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大大减少了应用西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的用量及用药时间,减轻西药的副作用,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大偻病(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学“大偻病”范畴,曲背俯身之证。因肾虚于先,督脉失养,寒邪深入,使气血凝滞,脊失温煦所致,以腰脊疼痛,两髋活动受限,或背部酸痛、肌肉僵硬沉重感,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甚至强直僵硬。我科提出中药辩证联合督灸、针灸内外合治控制强直性脊柱炎,得到患者一致好评。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GOUT)属中医“痹证”范畴,又称“白虎历节”,因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瘀沉积于关节周围,以拇趾、跖趾关节、足背、足跟、踝、指、腕等小关节红肿剧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形成“痛风石”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我科提出辨证分期论治痛风,急性发作期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浊,兼顾健脾为原则,慢性缓解期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为原则,同时重视并发症的防治,强调生活调适对痛风发作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
骨痹病(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OA)属中医学“骨痹、痛痹”范畴,外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肾亏虚,内因经络气血瘀滞、痰瘀互结而致关节或肌肉疼痛剧烈,肢体酸胀重着、僵硬,屈曲难伸,甚则骨节肿大、变形。现代医学是指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又称退化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及肥大性关节炎等。我科提出“辨证结合辨病、养疗配合运动”为原则治疗本病,有效改善关节肌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燥痹病(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属中医“燥痹”范畴,因燥邪(外燥、内燥)损伤气血津液而致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使肢体筋脉失养,瘀血痹阻,痰凝结聚,脉络不通,导致肢体疼痛,甚则肌肤枯涩、脏器损害的病证。我科提出“酸甘养阴论治燥痹,病位在肺胃肾,以肺胃肾气阴亏虚为本,燥热毒邪为标”的观点,基于上述理论选药组方,采用中药酸甘养阴法治疗本病,标本兼顾,扶助人体正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取得满意疗效。
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中医“阴阳毒”范畴,语出《金匮要略》,为感受疫毒,内蕴咽喉,侵入血分的病症。分阳毒和阴毒,阳毒因热壅於上,以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为主要症状;阴毒乃邪阻经脉,以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为主要症状;病情均属危重。我科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系统诊疗SLE,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同时,活动期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期调理脏腑,改善患者全身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上一页
无
下一页

特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