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科室介绍
一、科室概况
烟台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康复医疗联盟成员单位,全国盆底整体康复联盟理事单位,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第一批市级成员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康复科中医药治疗水平提供了更多学习合作途径。同时我科承担着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康复分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及烟台市中医康复质控中心工作,为烟台地市各中医治疗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康复科是以现代康复为基础、以传统中医康复为优势、以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为特色,集功能评估、中医康复、康复训练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目前科室开放床位27张,物理医学功能康复中心面积1000余平米,旨在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系统、专业的康复诊疗服务。
科室现有医务人员共34名:医师7人,硕士研究生医师6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均为中医;康复治疗师14人,其中中级职称治疗师5人;护士12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推拿师1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善于创新学习的技术骨干团队,掌握前沿的康复技术和理念,富有责任心和爱心,执行力强。
物理医学功能康复中心设有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针灸治疗室、小针刀治疗室、中医护理综合治疗室,盆底功能治疗室、心理及情绪障碍治疗室,全面开展了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小针刀治疗、火针、推拿、拔罐、刮痧、刺络放血、耳穴贴压、中药熏蒸、督灸、脐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足浴等系统规范、安全有效的传统中医治疗手段。科室康复治疗师掌握MET、Rood、PNF、Brunnstrom、Bobath、MRP等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针对神经康复、肌肉骨骼疼痛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康复、盆底康复、骨科康复等,开展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吞咽治疗、心理康复和情绪障碍管理等系统一对一康复治疗项目,同时配合冲击波、SET悬吊系统、伽利略振动训练系统、DMS、牵引治疗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仪、电动起立床、经颅直流电刺激、干扰电、痉挛肌电刺激、生物电刺激、激光磁场治疗仪、超声波、超短波、上下肢CPM、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减重悬吊训练装置、空气压力波循环治疗等国际先进的康复理疗及训练设备,能使患者的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患者住院期间,康复治疗流程科学、规范,患者入院后予以初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设定近期康复目标,远期康复目标,并在康复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中期评定结果评价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治疗的安全有效,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终末期评定,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指导患者回家后的康复训练,并对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及可能的康复治疗效果做出科学性的分析及预判。整个康复治疗过程所用评定量表均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量表,均配有严谨、精确的评分标准。我科康复治疗组分工精细,治疗师得以深耕本专业治疗技术,掌握最前沿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科室针对不同病种制定出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方案指导临床工作,如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诊疗方案、中风病-脑梗死出血后遗症诊疗方案、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膝痹病-膝骨关节炎诊疗方案、腰疼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等。基于上述系统、规范、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加之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及热情贴心的服务,我科获得了患者极佳的口碑和极高的社会认可度。
二、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
(一)现代医学康复治疗项目:
1、物理治疗
康复医学科物理医学功能康复中心集功能评估、一对一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于一体,针对脑卒中后、脊髓损伤、颈肩腰腿痛、骨科和外科术后的患者以及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原有的生理功能。物理治疗作为康复的一种重要方法,贯穿全生命周期,在超早期介入,可有效预防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减少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以及制动时长,从而进一步降低病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恢复期着眼于患者整体,通过对患者的精细评估,明确体态、前馈机制、运动模式、呼吸模式、骨盆、足弓、肌筋膜链等的异常,进行针对性纠正训练和治疗,辅助使用冲击波、脑机接口、电脑牵引仪、激光磁等先进物理因子设备,达到缓解病痛、恢复身体正常机能的目的。
下设神经康复、骨科康复、肌骨疼痛康复、重症康复、盆底康复5个亚专业治疗组。
适应症:脑卒中、脑部病变、脊髓损伤、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小关节紊乱、软组织损伤、肌肉关节劳损、强直性脊柱炎、冻结肩、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脊椎康复(颈、胸、腰痛)、运动损伤康复(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扭伤)、慢性肌骨疼痛康复(长年累月、迁延不愈)、盆腔脏器脱垂、产后腰背痛、耻骨联合分离疼痛等。
2、作业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恢复或改善其生活自理、学习和职业工作能力的一种治疗方法。对永久性残障患者,则教会其使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调整居家和工作环境条件,以弥补其功能的不足。作业疗法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和增加社会交往的能力,让患者了解自己,寻找过去的生活意义,重新获得适合的角色,克服残疾带来的困难,选择过更有意义的生活。
适应症: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症、脊髓损伤、骨关节损伤、手外伤等疾病。
(1)、手功能评估及训练:改善患者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认知、感知觉康复评估及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知觉功能训练,包括单侧忽略、失用、失认等方面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触觉、实体觉、运动觉等感觉的功能训练。
(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及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照顾及家务活动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4)辅助器具的评估制作及使用指导:与制作单位合作完成的辅助器具,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功能代偿,还可以促进患者独立生活。
(5)职业康复:根据患者的技能、专长、兴趣和就业的可能性向患者提供有关就业前的意见和建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职业提供帮助。
(6)环境改造:出院前为患者提供环境改造建设指导,以促进患者家居生活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7)指导患者进行手工艺治疗,组织患者参与娱乐休闲性小组活动。手工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手的精细活动,定期组织趣味小组活动提高患者参与兴趣,改善情绪。
(8)人工智能设备
上肢机器人训练脑机接口训练
3、言语吞咽治疗
言语语言治疗是对各种语言障碍和交流障碍进行评定、治疗和研究的学科。其内容包括失语症、言语失用症、构音障碍、嗓音障碍、言语呼吸障碍、共鸣障碍、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等的评估、诊断和治疗。治疗对象是存在各种言语语言障碍的成人和儿童。
吞咽功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内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内容包括神经性疾病所致的吞咽障碍和口、咽喉、食管等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的评定、诊断和治疗。治疗对象是存在各种吞咽功能障碍的成人和儿童。
适应症:脑卒中、脑外伤、头颈部肿瘤、帕金森病、脑瘫、痴呆、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环咽肌痉挛、脊髓灰质炎、手足口病脑干脑炎、放射性脑病、声带结节、声带息肉等。
4、心理和情绪障碍治疗
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对伤残或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干预和治疗的过程。目的是帮助伤残者应对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和问题,矫正他们的负性行为,塑造他们的正性行为,增强他们康复的信心,并帮助他们接受和适应残疾,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主要为情绪、认知和行为障碍的伤残和慢性病患者、智残患者提供认知和心理方面的评估和治疗。主要包括认知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稳定情绪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催眠技术、电脑辅助认知评估和训练系统等方法。
适应症: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的伤残患者、慢性病患者、智残患者及患者家属。
(二)中国传统特色疗法:
针刺(头针、体针、耳针、眼针、全息针、腹针、平衡针、腕踝针、梅花针、三棱针、芒针、温针、电针、火针、滞针、长圆针、挑治等)、针刀、艾灸(温针灸、铺灸、督灸、隔物灸、悬灸、脐灸、雷火灸)、推拿、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封包、中药熨敷、穴位贴敷等)、循经刮痧、拔罐(火罐、药罐、针罐、气罐、游走罐、闪罐、刺络拔罐等)、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火疗等中医康复治疗体系,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
三、科室开展的主要亚专科
1、神经康复
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或者神经系统术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在病情稳定后,周围神经损伤(如:面瘫、桡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等)、三叉神经痛等,运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偏瘫综合运动训练技术等。采取康复的早期及时介入原则,最大程度预防和消除疾病所带来的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的影响,大程度改善患者的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更能有效地延缓疾病的进程,让患者能够更快更好的回归家庭及社会。
2、骨科康复
是康复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各类骨科疾病、创伤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术前、术后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及医学工程学的手段,以减少骨科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其尽快更好地恢复躯体运动功能,重返社会。
非手术后康复:骨科疾病的康复:康复的介入有助于缓解疼痛,延缓病程,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类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扭挫伤、慢性肌肉肌腱劳损、强直性脊柱炎、冻结肩、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
创伤后保守治疗中的康复:各种意外导致的骨骼、关节、肌肉、肌腱、血管、脊髓等组织损伤后,会出现疼痛、肿胀、麻木及活动障碍,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促进组织修复重获功能。
手术后的康复:各部位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术后及软组织损伤术后的疼痛、肿胀、麻木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关节粘连松解术后,截肢术后等。都需要根据情况在短时间内介入康复训练,对术后的整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3、肌骨疼痛康复
肌肉骨骼痛是指肌肉、骨骼、韧带、肌腱和神经的疼痛。疼痛程度从轻微到严重,足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能突然发作,但持续时间很短,这被称为急性疼痛。持续3到6个月以上的疼痛称为慢性疼痛。综合运用针灸、针刀、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及康复手法治疗、运动训练、物理因子治疗(如冲击波、激光、干扰电、磁疗等)、肌内效贴扎等现代康复手段进行治疗。
4、盆底康复
指在对患者进行详细、系统的指诊后了解患者主要问题,针对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医者对其进行盆底手法治疗(包括外阴;浅层肌群;深层肌群;阴道前、后壁;子宫手法;骶骨调整等),再结合盆底肌训练(改良凯格尔)、呼吸训练等主动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盆底治疗运用盆底肌筋膜手法+呼吸模式调整+运动康复三位一体的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盆底松弛情况,加强二便控制能力,提升盆底肌力,加强脏器承托能力,缓解疼痛,纠正体态,提升性生活满意度。
适应症:盆腔脏器脱垂、产后腰背痛、骶尾骨痛、骶髂关节疼痛、耻骨联合分离疼痛、尿失禁、尿潴留、产后便秘、骨盆不稳、产伤性腹直肌分离、性交痛、阴吹、阴道松弛等。
5、重症康复
指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针对危重病人的危重症后遗症,对患者进行训练和治疗,以达到改善症状,提高功能,辅助尽快撤掉呼吸机,减少残疾的目标。重症康复是康复医学和重症医学的融合,通过积极而有效的重症康复治疗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功能状态,帮助患者尽早离开监护室,最终达到最佳的康复状态重返社会。
适应症:ICU获得性肌无力、肌萎缩、关节强直、认知障碍、焦虑抑郁、呼吸困难、撤机困难等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
6、脊柱相关疾病康复:椎周软组织损伤、小关节错位、增生退变及脊柱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和压迫血管、神经所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涉及临床各科的疑难杂症,如:心脑血管病症、消化科病症、五官科病症、内分泌科病症、妇科病症、男科病症、口腔科病症等。
7、各种慢性病、杂病康复:头晕、失眠、耳鸣、便秘、全身无力、酸痛、食欲不振、骨质疏松、带状疱疹以及亚健康状态等。
8.心理康复: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的伤残患者、慢性病患者、智残患者及患者家属。
四、科室开展的特色治疗项目
(一)、球囊扩张
简介:用适当号数球囊导管经鼻孔或口腔插入食管,在食管入口处,用分级注水或注气的方式充盈球囊,通过间歇性牵拉环咽肌,激活脑干与大脑的神经网络调控,恢复吞咽功能。
适应症: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环咽肌功能障碍、吞咽动作不协调;咽部感觉功能减退而导致的吞咽反射延迟;头颈部放射治疗导致环咽肌纤维化形成的狭窄;头颈癌症术后瘢痕增生导致食管狭窄。临床表现为患者难以吞咽固体和液体食物,出现进食后食团反流、咳嗽、咽部滞留和误吸等,最终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和体重下降。该技术必须经吞咽造影检查后,明确存在环咽肌失弛缓的患者才可应用。治疗中并非只是被动机械牵伸环咽肌,主要是让患者主动吞咽球囊,充盈的球囊刺激食管黏膜,通过延髓反射弧达到增强启动反射性吞咽的能力,强化大脑神经调控,以促使环咽肌功能恢复,使疗效更佳。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环咽肌功能障碍均预后良好。
(二)、吞咽造影
简介:在X线透视下,针对口、咽、喉、食管的吞咽运动所进行的特殊造影。该方法可对整个吞咽过程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通过观察侧位及正位成像可对吞咽的不同阶段(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的情况进行评估,也能对舌、软腭、咽喉的解剖结构和食团的运送过程进行观察。在检查过程中,治疗师可以指导患者在不同姿势下进食,以观察何种姿势更适合患者;通过进食各种稠度和性状的食物,观察患者进食何种稠度和性状食物较为安全;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则随时给予辅助手段或指导患者使用合适的代偿性手段以帮助其完成吞咽。
这种检查可以显示咽快速活动的动态细节,对研究吞咽障碍的机制和原因具有重要价值。被认为是吞咽障碍检查的“理想方法”和诊断的“金标准”。
适应症:同上。
(三)、臭氧大自血
简介:把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内抽到一次性血袋里面,经过和臭氧气体充分混合后,再回输注入病人自身体内,从而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促进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血液含氧量,以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适应症:
1.缺血缺氧性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冠心病、缺血缺氧性心脏病、慢性阻塞肺病、股骨头坏死、糖尿病足、脑部循环障碍、眼部循环障碍、耳部循环障碍、外周动脉闭塞等;
2.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牛皮癣、湿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非特异性结肠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肝脏疾病: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肝硬化并发症、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等;
4.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坏死性溃疡、难以愈合的伤口等;
5.疼痛、关节性疾病:肩周炎、骨关节炎、类风湿、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软组织损伤等;
6.肿瘤:肺癌、肝癌、胃肠道肿瘤等;
7.代谢性疾病:高血脂症、甲减、糖尿病、痛风、高血压、代谢综合症等;
8.美容整形:脂溢性皮炎、痤疮、怯老年斑、除皱抗衰老;
9.保健作用: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
(四)、小针刀治疗
简介:我科开展的针刀治疗在以往针刀医学科学原理基础之上,以肌动学、运动解剖、肌筋膜链、神经减张疗法及激痛点学说为指导,以“整体治疗、筋骨并重”为宗旨,以“杂合以治,各取其所宜”为治疗理念,综合运用小针刀、骨减压针、拨针、椎间盘针、钩针刀等多种针具结合埋线、火针治疗、关节腔冲洗、关节腔注射等多种方法,配合内服、外敷中药及现代康复训练,而治疗病症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针刀治疗强调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疾病的不同程度,选取一种或多种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针具,因病施治,以达到用最小创伤、痛苦和花费获取最佳治疗效果的目的,选点精准、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骨科术后关节纤维粘连、肱骨内外上髁炎、膝骨关节炎、冻结肩、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疼痛麻木、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慢性肌肉肌腱劳损、各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筋膜炎、跟骨骨刺、顽固性跟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腱鞘炎、弹响髋、脊髓损伤、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肢体挛缩、强直、高张力等以及痔疮、痛经、胃炎、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炎、顽固性偏头痛、耳鸣等。
(五)、筋膜刀
简介:筋膜刀(Machete Nation Technolegy)简称MNT。MNT技术以四维的视角去看待人体疾病,通过人体在三维空间中呈现的体态进行评估,并结合对患者的病史、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诊以及对筋膜线相关问题点的触诊,分析造成疼痛原因与代偿模式,通过MNT筋膜刀,结合特殊的手法,利用结缔组织的延展性和可塑性特质,对结缔组织进行特定的应力刺激,平衡人体宏观生物力学,影响结缔组织微观力学环境以促进损伤组织与器官的细胞再生、修复、重塑加速人体自愈,恢复人体平衡、从根本上解决疼痛、损伤、功能异常等问题,并达到体态与身体力线同步恢复进而标本兼治的目的。
适应症:运动受限、运动中疼痛、运动控制、肌肉募集以及肱骨内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颈肩腰腿痛、足底筋膜炎、足跟痛、滑囊炎、肌腱炎等众多疾病。
(六)、悬吊
简介:SET悬吊训练系统是以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为关键因素,集诊断测试及训练两大系统为一体的概念集合。SET悬吊训练系统是借助悬吊系统,通过高水平的神经肌肉刺激,恢复肌肉功能的技术体系,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运动,通过不稳定支撑、振动等方式,给予患者神经肌肉系统高水平的刺激,从而激活失活的局部肌肉或锻炼失用的肌肉,达到释放残存功能的目的,进而改善和加强大脑、感受器和肌肉间的正常联系和控制,恢复正常运动功能。
适应症:各种急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及功能障碍。
(七)、调衡针法配合全息穴区刮痧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偏瘫患者的偏侧忽略
单侧忽略,部分患者对这种病态漠不关心,所以治疗过程中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它不仅影响患者感觉、运动、认知及日常生活,还会涉及精神、心理活动,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发生意外如坠床、摔倒、碰撞。
我科首次并自创用调衡针法配合全息穴区刮痧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偏瘫患者的偏侧忽略,中西结合全面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上一页
无
下一页

特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