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惟有沁“心”中药香——市中医院心病科特色防治中青年高血压
(YMG)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多达2.7亿,部分沿海城市发病率高达40%,尤其是胶东半岛,已成为高血压的重灾区,其中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病率更是连年升高。如何正确面对高血压?防治高血压?远离高血压带来的危害?近日,记者来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近距离接触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围绕特色中医治疗,寻找问题的答案。
神奇“耳尖放血”,打破更年期高血压恶性循环
走进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便闻得一股淡淡的中药香,伴着轻松舒缓的古典音乐。这正是旭日东升的六月清晨,干净整洁的护士站旁,一名护士正带领二十多个患者及家属,认真地做着八段锦保健操,一招一式中透出了圆融的传统文化。果真是富有中医特色的“心”病区!记者心里暗暗感叹。
早到的吕曙光护士长递上了一杯淡淡的杞菊茶,中药的香气立刻氤氲开来。等待马俊主任的空当儿,一位做完耳尖放血治疗的女士走了过来,对护士长说:“刚刚量了血压,很正常,我的感觉也很好,真没想到,短短三天时间,我的血压就平稳了,头也不痛了,连更年期症状也缓解了!马主任说我今天出院,以后不用再吃降压药了,这真是太好了!”
记者了解到,这名患者今年50岁,正处于更年期,经常心烦,又赶上双亲有病,需要她长期照顾,劳心劳力的她情绪一直不佳。尤其是最近一个月,她的母亲心脏病发作住进了中医院心病科,她更是起早贪黑在医院陪护,负面情绪不断积累,血压便出现不稳定,高压达到150mmHg,吃降压药也不缓解,每天头痛的厉害,睡眠质量差,烦热出汗,感觉整个人都要炸开了一般。
母亲在心病科住院的这段时间,李女士亲睹了中医的神奇疗效,在母亲出院后,她第一时间又回到心病科找到了马俊主任,希望通过中医治疗,回归正常生活。
本来以为要长期中药调理,但马俊主任了解到她的病情后,只要求她停掉降压药,先进行耳尖放血治疗。
“就这么简单?”李女士心里直打鼓。但当她做完第一次耳尖放血后,就彻底被中医所折服了,本来怎么吃药都不缓解的头痛,居然立竿见影,马上好转了!治疗前测血压150/90mmHg,复测130/80 mmHg,连血压也平稳了。之后,李女士接连三天,每天两次耳尖放血,并高血压1号方穴位贴敷,烦热汗出、睡眠都明显好转,李女士心情大好,就像换了一个人。
耳尖放点血就能治好李女士的高血压?这其中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心病科马俊主任告诉记者,李女士无高血压家族史,就诊时面色赤红,观察舌像可见舌红,苔薄白,脉象弦数,属于阴虚体质者典型的更年期高血压。阴虚火旺,肝火上炎,阳亢于上,引发头痛、烦热、汗出。采用耳尖放血,是使上亢之症有所出路,患者达到“阴平阳秘”,自然可以快速地改善症状。
马主任介绍,更年期症状与高血压,易发生恶性循环,不及时治疗两者都会加重,这种情况吃降压药效果并不好,长期下去会导致血压逐渐升高,造成不可逆转的血管损害。相反,如果及时通过中医治疗,可以第一时间缓解头痛快速降压,头不痛了,睡眠也就好了,心情也会愉快,更年期症状也会随之减轻,使得本来的恶性循环转为良性循环,之后只要继续对症中药口服,就会痊愈。
腹部疼痛因心梗,罪魁祸首竟是高血压
“这次真的是拣了一条命。”采访中,37岁患者牟先生感叹道。
牟先生自己经营一家设计工作室,平日里工作繁忙,前不久接了个大单连续加了三天班,工作圆满完成,但突然感觉上腹部疼得厉害,坚持了半个多小时也不见好转,被送到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就诊。
此时,患者已经出现气短、恶心、汗出、乏力的症状,并且舌体偏胖,舌质青,苔黄腻,脉弦细涩,一量血压155/95mmHg,医生怀疑不是胃肠方面疾病,心电图检查后提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牟先生被紧急转送心病科治疗。医护人员告诉记者,牟先生的心梗主要是由高血压导致,高血压能加速血栓的形成,导致左心室肥厚,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功能不全,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牟先生的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不日即可出院。
牟先生对记者说,平日自己从没有量过血压,身体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谁知道自己竟然是一名高血压患者,还因此导致心梗,差点丢了小命。
“了解自身的血压多少,应该像了解自己身高体重一样。”马俊主任强调说,“很多青年高血压病人,平素感觉身体还行,便忽略健康查体,高血压症状不明显,直到心梗、脑梗出现了才知道已经患病多年。像牟先生这样的患者有不少,甚至还有更加严重的。我曾经收治过一名40岁的高血压患者,喜好喝啤酒、吃烧烤,因为心梗入院,检查发现,高血压不仅导致他心梗,还导致了脑梗与肾衰。”
记者了解到,中青年人群目前已成为高血压的易患人群,以脑力劳动者居多,这部分人多数生活方式不健康,熬夜、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出现高血压后也不能及早治疗,最终出现心肌梗死、心衰、肾衰,甚至脑梗塞、半身不遂等严重后果。
中医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症出发,辨证论治,以中药复方为主,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在市中医医院心病科,通过中医药系统治疗,很多青中年高血压患者可以不用再服西药,且不会出现高血压“反弹”,可彻底摘掉高血压的“帽子”。现在到市中医院治疗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越来越多,每年有效治愈患者逾千例。
恪守自身弃恶习,10年高血压患者重获健康
今年43岁的杨先生是一名银行高管,他的高血压完全是“累”出来的,记者见到他时,他还在病床上通过手机安排工作。
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日里工作忙碌,长期熬夜,烟酒不离,应酬繁多,很少在家吃顿饭。他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都是吃药控制,之前没有明显症状,最近一年感觉头昏沉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自测血压达到170/100 mmHg,不得已才到医院就诊。
“应该说中医耳穴压豆、足浴等特色治疗确实见效。”杨先生说,“在马主任的建议下,我的工作生活有了很大的调整,现在10场应酬我能推掉8场,菜太咸我就在水里涮一下再吃,烟酒都严格控制,尽可能不让自己熬夜,现在已经不头昏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感觉精力很充沛。”
据马俊主任介绍,像杨先生这样的患者,病史漫长,迁延日久而致气虚,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加上抽烟喝酒,大鱼大肉,使湿热内蕴,痰浊内生,困阻清阳,清阳不升,不能振奋头部阳气,以致头昏沉不适。在对症中药的基础上加用足浴疗法和耳穴治疗,可有效调节血压,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高血压是需要持续治疗的,在水煎中药控制血压稳定后,可改用膏方、水丸、药茶等后续治疗,疗效显著。
马俊主任表示,高血压作为慢性高发疾病,需要广泛宣传,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不良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改变,譬如戒烟、戒酒、少盐等。尤其提倡有氧运动,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对扩张血管很有帮助,降压效果很明显。
马俊主任强调,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住院只是治疗的开始,我们会在患者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从检查数据、生活习惯、情志状态等各个方面找到疾病的诱发原因,在短期治标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长期的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才是治疗的关键时期,按照这一套准确的治疗方案,边治疗边调养,这期间很多患者通过中医“治本”,能够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复发,进而回归正常生活。
坚持“防治一体”,肩扛社会担当
在市中医医院心病科护士站外,记者发现了一本病患沟通本,里面写满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感谢话语。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病房,患者们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均赞不绝口。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在这里住院的病人,收获的不仅是健康,更有家的温暖。“对每一位患者,我们都会尽全力帮他们摆脱病痛,增加他们的住院舒适感。”护士长吕曙光说。因为有中药泡足、穴位贴敷、压耳豆、温灸等多个护理项目,中医院的护理工作量要比其他西医院更多一些,但护士们再忙再累脸上也永远绽放着微笑。每天一大早就有护士带领住院患者练习八段锦,根据不同季节免费为住院患者泡制各类养生茶,点滴细节都诠释着关爱。医生为患者答疑解惑,不厌其烦。“患者享有知情权,我们会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我们对其采用的治疗方法,病人心里清楚了,就会更好地配合医疗,有助于更快地好转或治愈。”马俊主任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不仅服务态度好,医疗技术和综合实力也很强。该科拥有一批业务精、责任强的医疗团队,高级职称3人,硕士研究生8人。科主任马俊素以果断干练著称,她医术精湛,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20多年,经验十分丰富;副主任杜铁民是中国龙砂学派传人,曾拜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史载祥先生及中医“五运六气”泰斗顾植山先生,中医方面造诣颇深;副主任医师朱巧在在平衡疗法治疗高血压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该科曾多次派遣医生先后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安贞医院、西苑医院、东直门医院等进修学习,并开展了多个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技术新项目。对于每位就诊的患者,医生都会根据患者体质、疾病分期、症状表现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达到标本兼治,很多患者慕名前来。 此外,心病科还设立了先进的CCU病房,多次成功抢救冠心病、心衰、心肌梗塞等急危重症患者,为患者提供中西医两法治疗手段,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对于治疗,预防更为重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心血管病的全社会预防。防治一体,立足‘上医治未病’,这才是我辈中医的职责所在。”马俊主任说。她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心血管病的防治,因为心血管病不但发病率高,而且年轻化趋势明显,特别是高血压等慢性病,许多人患上了还不自知,有的知道了也不规范用药,直到患上了高血压并发心、脑、肾的损害,或出现高血压危象,这才悔之晚矣!实在令人痛心!
为普及高血压及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市中医医院心病科肩扛社会担当,做了许多公益活动,他们连续两年每月为病人举办健康大讲堂活动,今年3.21在世界睡眠日之际,又举办了大型义诊及讲座活动,受到广大市民一致称赞,并计划在今年10.8全国高血压日继续举办大型义诊等惠民活动,展示中医治疗及方法。
目前,市中医医院心病 科作为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心脑分会的主要承办单位,每年承担省级继续教育,并于2016年承办了心肌病的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科室在全省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未来,该科将继续发挥中医特色,依凭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砥砺奋进,精益求精,持续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简介:马俊,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心脑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医、教、研等多项工作近20年,兼收并蓄,擅长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病窦综合征、高脂血症以及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等病症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温阳补心胶囊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研究”等获得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三等奖。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主编医药学著作多部。2006年10月—2009年8月,被国家卫生部选派参加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受到坦桑卫生部的嘉奖。
上一页
上一页
最新新闻
2023-05-30
2023-05-29
2023-05-28
2023-05-28
2023-05-26
2023-05-26
2023-05-24
2023-05-24
2023-05-22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