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2018-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发布时间:
2021-10-06 10:01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烟台市中医医院肿瘤科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相关症状散见于祖国医学中的“伏梁”、“积聚”、“胃脘痛”及“胃反”等章节。孙敏主任医师作为第三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孙敏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烟台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事临床50余年,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所凑,其气必虚”,辩证施治体系中,始终益气为主。他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脾胃虚弱者,外邪可以乘虚而入,他脏可以乘虚侵侮而发生肿瘤。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胃癌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孙教授丰富临证经验及本专科具体情况、优势,制定并实施本专科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本病种参照本病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中胃癌的诊断标准。经2008年杭州专科协作组会议讨论决定:中医诊断为“胃癌”,内涵与外延明确,与现代医学诊断相同。中医病名:胃癌;西医病名:胃癌(或胃恶性肿瘤)。
(1)临床症状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
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③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的确诊和治疗依据。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②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MRI)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X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
①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②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③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二)中医证候诊断
⑴肝胃不和型
胸脘满闷,两肋胀痛,时有胃气上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⑵气滞血瘀型
胸腹胀满疼痛拒按,痛有定处,腹部可及包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涩。
⑶脾虚痰湿结聚型
胸闷膈满,呕吐痰涎,纳呆食减,胃脘痞块,舌质淡胖或淡暗,苔滑腻,脉弦滑或濡细。
⑷胃热阴虚型
胃脘灼热,口干欲饮,或喜凉饮,胃脘 嘈杂,食少,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⑸气血双亏型
全身乏力,面色晄白,纳少神疲,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自汗,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⑹脾肾阳虚型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生冷痛增,或腹胀大,按之如囊裹水,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便溏甚至脱肛不禁,小便不利,下肢浮肿,面晄无华,神疲肢冷,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化疗期间的中医药辅助治疗措施
(此方案因涉及多项专利,暂不便全部公开,敬请谅解)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新新闻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5
2023-04-24
2023-04-21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7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