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临床医案57
王某某,女,50 岁。初诊日期:2020 年 6 月 8 日。
主诉:间断胃脘胀满不适2 年余,加重伴口苦 1 月。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痞塞不适,时觉嘈杂, 偶作胃痛,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治疗症状可缓解,病情反复,时轻时重。1 月前胃脘痞塞不适加 重,伴口苦,纳少,遂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溃疡。14C呼气试验:Hp(+)。胃镜病理检查示:(幽门)黏膜慢性炎症急性活动;(胃窦)黏膜中度萎缩性炎,局灶腺体肠上皮化生并伴轻度异型增生。门诊予以“四联”疗法抗Hp治疗14 d,后未复查。现为求进一步中医调理。刻下证见:胃脘痞满,餐后尤甚, 时作嘈杂,偶觉胃痛,口苦,反酸,胃脘怕凉,嗳气、 呃逆,咽部有异物感,咽干,纳少,不欲饮食,眠浅 易醒,二便调,乏困,舌暗红,苔黄白,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沉弦。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医诊断:胃痞(毒瘀交阻,气阴两虚证);
治法:解毒化瘀,健脾益胃,补气养阴。
处方:党参 20 g,炒白术 15 g,香附 10 g,清半夏 10 g, 枳实 15 g,黄连 6 g,吴茱萸 6 g,刺猬皮 15 g,佛手 12 g,旋覆花 10 g(包煎),甘松 15 g,藤梨根 20 g, 莪术 20 g,半枝莲 15 g,白豆蔻 5 g(后下)、炙甘草5 g。每日 1 剂,水煎,分早晚 2 次温服。
二诊:2020 年 6 月 22 日患者口苦、反酸消失, 胃脘嘈杂、胀满减轻,但有咽干,食后觉咽喉不适, 有痰,嗳气,夜寐差,多梦。舌质暗淡,苔白厚,中有裂纹,脉沉细弦。调整方药:麦冬 12 g,沙参 10 g, 清半夏 10 g,浙贝母 12 g,瓜蒌 12 g,刺猬皮 15 g, 陈皮 12 g,旋覆花 10 g(包煎),石菖蒲 10 g,远志 6 g, 半枝莲 15 g,乌骨藤 20 g,藤梨根 20 g,炙甘草 5 g。 服法同上。
三诊:2020 年 7 月 13 日患者诉服上方后,嗳气、 胃脘不适减轻。近日因情绪不畅出现两侧胁肋部隐痛, 咽干,偶觉胃脘不适、嗳气,纳食可。舌淡红,苔薄 白,有裂纹,脉弦。调整方药:柴胡 12 g,郁金 12 g, 刺猬皮 15 g,丹参 10 g,砂仁 5 g(后下),没药 12 g, 沙参 12 g,旋覆花 10 g(包煎),山慈菇 15 g,莪术 15 g,藤梨根 20 g,浙贝母 12 g,炙甘草 5 g。服法同上。治疗半年后诸症消失,于 2020 年 12 月 14 日复查 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报告示:慢性萎缩性炎伴表面糜烂,局灶腺体肠上皮化生伴轻度非 典型增生消失。
按:本病以脾胃虚弱、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血瘀为标,邪正交争,虚实夹杂,病势缠绵,病情反复。无论正邪如何变化,始终抓住毒、瘀、虚治疗。毒瘀 交阻为该病的关键环节,解毒化瘀的同时当行气散结, 益气养阴。气为血之帅,气滞瘀阻,脏腑气化失常, 内环境失调,胃粘膜受损;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扶正祛邪当并用。故侯教授治疗癌前病变,始终严守在辨证基础上解毒化瘀,且以顾护胃气、滋补气阴、鼓舞阳气为本,使受损的胃粘膜得以修复和逆转。
签 名:张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