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2021版肝癌诊疗方案
2021版肝癌诊疗方案修订内容
1.添加“靶向药时期的中医药治疗”内容:
肝癌患者在口服靶向药索拉菲尼、仑伐替尼或舒尼替尼期间,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皮疹、脱发、手足综合症等副反应,针对这些反应,中药干预调理效果良好,针对腹泻,可予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等方加减,或配合中成药黄连素等口服;针对皮疹,可适当配伍蝉衣、蛇蜕、丹皮、浮萍等疏风消疹中药,可配合尿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用;针对手足综合征,需适当配合养阴活血中药,并配合外洗1号泡浴手足。经过临床2年多观察,80%以上的患者有效。
2.在癌性腹水的中医药治疗中添加“腹水感染的中医药治疗”内容:
肝癌患者晚期多数有腹水,部分患者伴有腹水感染或自发性腹膜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医药配合可减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可适当配合双花、连翘、丹皮、延胡索、猪苓、茯苓、泽泻等药物,血不利则为水,瘀血患者可适当配合少许活血药,郁金、白芍等,阳虚水蓄患者可选用五苓散+小柴胡汤等。
肝癌诊疗方案
烟台市中医医院(2021版)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肝癌中医诊疗方案》基础上,结合本专科具体情况及优势,制定本专科肝癌中医诊疗方案。
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又称原发性肝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中医认为,肝癌的发病机制复杂,肝癌是由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邪毒内侵,导致脏腑气血亏虚,脾虚不运,气滞、血瘀、湿热痰毒等互结于肝所致。
早期无明显症状,中晚期常见肝区疼痛、胁下痞块、纳差、消瘦、乏力、腹胀、腹泻、黄疸以及原因不明的发热等。属祖国医学“胁痛”、“积聚”、“黄疸”、“鼓胀”等范畴。
病名:中医:肝癌;西医:肝癌。
一、临床诊断与分期
1. 临床诊断 本病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经2008年杭州专科协作组会议讨论决定:中医诊断为“肝癌”,内涵与外延明确,与现代医学诊断相同。
2. 临床分期 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二、中医治疗
(一)围肝A栓赛化疗或肝A灌注化疗期的中药治疗
1、减毒护肝、扶正抗癌
1.1、清热化湿解毒法:适用肝癌于TACE术后肝胆湿热、湿热毒邪留而不去,以甘露消毒丹、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加减。或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等内服。要注意中病即止。
1.2、和解少阳法:适用于TACE术后肝损伤,胁痛,身热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人参、大枣、制半夏、生姜、白花蛇蛇草、藤梨根、甘草等。可抗肝损伤、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减毒增效。
1.3、滋养肝阴法:适用于TACE术后肝肾阴虚,肝功损伤,以一贯煎、沙参麦冬汤、六味地黄丸等加减:生地、枸杞子、茯苓、沙参、麦冬、太子参、赤芍、山茱萸、牡丹皮等。可起到抗肝损伤、抗炎镇痛等作用对肝肾阴虚、肝功损伤者疗效明显。
1.4、健脾补气法:适用于TACE术后体弱乏力、食少便溏等。以四君子汤加味或者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加减。
2、减毒增效:可常规于术前1周始服六君子汤加黄芪、柴胡等。
(二)靶向药时期的中医药治疗
肝癌患者在口服靶向药索拉菲尼或舒尼替尼期间,多数患者会出现腹泻、皮疹、脱发、手足综合症等副反应,针对这些反应,中药干预调理效果良好,针对腹泻,可予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等方加减,或配合中成药黄连素等口服;针对皮疹,可适当配伍蝉衣、蛇蜕、丹皮、浮萍等疏风消疹中药,可配合尿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用;针对手足综合征,需适当配合养阴活血中药,并配合外洗1号泡浴手足。经过临床2年多观察,80%以上的患者有效。
(三)癌性腹水的中医药治疗
1、内治法:在辨证施治基础上,合大腹皮、猪苓、白茅根、车前子、葫芦巴、防己、泽泻等加减,血不利则为水,瘀血患者可适当配合少许活血药,郁金、白芍等,阳虚水蓄患者可选用五苓散+小柴胡汤等。疗效可靠。
2、外治法:自制消胀利水散膏(组成:黄芪、猪苓、大腹皮等,共研细末,罐装备用),醋与蜂蜜调敷脐周下腹部,重症全腹外敷,适用于胃癌伴腹水者。4小时内可起效。外敷腹部,8小时换药一次。疗效可靠。
3、食疗法:根据中医药民间经验,对低蛋白腹水患者,可选用食疗方法配合,如红小豆炖鲫鱼,即可利水又可补充白蛋白。
4、腹水感染的中医药治疗
肝癌患者晚期多数有腹水,部分患者伴有腹水感染或自发性腹膜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中医药配合可减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可适当配合双花、连翘、丹皮、延胡索、黄柏、大腹皮等药物。
(此方案因涉及多项专利,暂不便全部公开,敬请谅解)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