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绿色治疗中晚期肿瘤
肿瘤科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提出“绿色医疗”理念,以维持患者生活质量为首要目标,在保障患者基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追求生命的延长,最大限度的保护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治疗带来的痛苦不能大于疾病本身引起的痛苦。
通过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扶正祛邪并重,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激发机体自愈能力同时,再配合低毒低损伤的抗肿瘤治疗,到达“人瘤和平共处,长期带瘤生存”。主要治疗方法:借助现代技术、天然中草药、人体经络穴位、自然疗法等多种手段,局部治疗低损伤、微创化,同时天然中草药全身治疗,内服外用结合内托正气,祛邪毒,达到“低损伤、高效能、易耐受、可持续”的治疗。在疾病不同治疗阶段,配合不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一、在稳定或缩小肿瘤,延长生存期方面:
1、对于化疗相对敏感肿瘤我们通过化疗联合中医药减毒增效左右,让病人安全、轻松的完成化疗计划,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我们通过协定方如扶正护膜汤、健脾益肾汤等,配合特色药茶、膏方等如升白茶、升板茶、健胃茶、补肾生髓膏,补肾固发膏等,使药物口感好、效力强。特效散剂穴位贴敷、针灸、中药熏药等多种中医外用手段恰当组合,通过内外合用综合治疗,使患者脱发、血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癌性疲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病例1患者王某,男,80岁,2010年诊断为中晚期直肠腺癌,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未行手术及放疗,采用无痛苦化疗技术,达到直肠肿瘤完全消失,且随诊8年未复发。
治疗前(2010年)
治疗后(2013年)
病例2患者邢某,女,38岁IV期乳腺癌,2018年年初来诊,因肝脏密布大小不等的肿瘤病灶,身体极度衰弱,恶液质状态,肝功能明显损害(谷草转氨酶升高到正常值的4倍以上)。我们采用多周期规范化个体化的化疗,辨证论治组方遣药,协定方扶正护膜汤口服,特效方化瘀止痛散穴位贴敷,脐疗理气健运、艾灸健脾扶正固本等,使化疗顺利进行,疗效显著,肝脏的病灶基本消失,体力逐步改善从原来需要长时间卧床,到现在正常劳动、社交。
治疗前(2018年1月)
治疗后(2018年4月)
2、靶向联合中医药对于靶向药引起的皮肤反应通过中药外洗方;高血压通过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通过辨证中药推迟靶向药物耐药的发生,缓解不良反应。例如:患者王某,48岁,因肺腺癌脑转移我们采用靶向联合中医药治疗,现已控制疾病5年,病情仍稳定。
3、放疗联合中医药通过养阴茶漫服,花香漱口液漱口,辨证施治协定方治疗放疗期间口腔溃疡或口干咽干或干咳;通过针灸、耳穴埋针等刺激健脾益气养阴穴位;对于放射性肠炎采用清热解毒、养阴止血中药保留灌肠;特效散剂穴位外敷活血化瘀、理气通腑止痛。对于头部放疗患者可以佩戴中药药帽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4、对于放化疗及靶向不敏感肿瘤,我们采用子午流注开穴、针灸、中成药静点、配合口服中药(包括汤药、丸药、胶囊等)、特效散剂穴位贴敷,从而达到稳定甚至缩小瘤体的目的。例如:直肠癌患者李某,65岁,因心脏疾病,无法进行手术、放化疗等,我们采用纯中医治疗,通过口服中药汤剂、中药直肠滴入、化瘀止痛散膏穴位贴敷,现已经2半年监测,肿瘤病灶稳定,无任何转移,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对于常见肿瘤,肿瘤科在侯院长带领下创制了十几种协定方,如胃癌的健胃散结汤、肺癌的康肺散结汤、肠癌的益肠散结汤、肝癌的愈肝散结汤等。并研制了几种院内制剂,比如矾贝散结胶囊、仙芪扶正颗粒等。通过口服中药汤剂、一人一方的中药丸剂、膏剂、院内制剂胶囊、特制中药煎剂直肠滴入、特效中药散膏穴位贴敷等综合治疗,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1、治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运用健脾助运散穴位贴敷;健脾丸及保和丸等口服;针灸等。
2、治疗腹胀腹痛:运用理气健运散、化瘀止痛散、消胀利水散等特色散剂穴位贴敷;采用健脾利水、活血化瘀方药等辨证施治。
3、治疗大便异常:对于便秘,可用大黄粉等穴位贴敷、通便茶漫饮,中药直肠滴入等。对于腹泻,可用脐疗、止泻散等穴位贴敷;采用健脾补肾、理气润肠通腑等中药辨证施治。
三、改善癌症并发症:
1、癌性疼痛:对于50%至80%中晚期癌症患者常伴有的癌性疼痛,一方面联合中医药治疗减轻癌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可以采用特色散剂穴位贴敷、耳穴埋针、止痛酊外涂、脐灸解痉止痛、浮针及颊针、针灸通络止痛、中成药瘤体注射减瘤止痛;二方面,通过配合中医药,减轻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针对药物性腹胀可以通过理气健运散穴位贴敷,脐灸、针灸促进胃肠蠕动,耳穴埋针等;针对药物引起便秘,可用大黄粉等穴位贴敷、通便茶漫饮,中药直肠滴入、理气润肠通便中药辨证口服等;针对药物引起头晕、嗜睡,可以采用辨证中药口服,针灸,中药药枕、药帽等手段。
2、癌性发热:采用中药静点、口服、特色退热散剂穴位贴敷、针刺放血、中药直肠滴入保留退热等手段。
3、胸腹水及心包积液:采用局部穿刺引流,特色中药体腔灌注,特色利水散剂穴位贴敷,特效汤剂口服,配合体腔热灌注治疗等综合治疗有效控制积液。
4、癌性疲乏:通过运用《黄帝内经》养生原则,指导肿瘤患者生活起居,饮食情志,动静结合,顺应自然,整体协调,养成良好生活状态。常用通过五行音乐、太极拳、五禽戏、合理饮食指导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治汤药、协定方、药茶、膏方口服;特效散剂穴位贴敷,脐疗理气健运、艾灸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癌性疲乏;通过心理疏导、音乐疗法、中药药枕舒缓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紧张、抑郁情绪。
5、骨髓抑制采用艾灸足三里、扶正茶及益肾生髓茶漫服、健脾补肾膏方口服、院内制剂仙芪扶正颗粒及辨证中药口服。
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后的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倪某,60岁,1998年诊断晚期肝癌,经2次手术,介入4次,加中成药静脉点滴、辨证中药持续口服,现已经带瘤生存20余年,仍正常工作,目前仍在口服中药,已坚持13年半。AFP偶有波动,近4年持续正常(发病初期1500U/L)。而且病人在持续口服中药治疗2年后,乙肝表面抗原也转阴,并产生表面抗体。目前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病例2患者李某,男,65岁,2014年发现小细胞癌肺癌伴有脑转移,支气管镜检及活检:右肺上叶开口内侧壁可见新生物致气管腔堵塞。病理:小细胞癌,免疫组化:CK(+),SYN(+),CGA(+),CD56(+),TTF-1(+),LCA(-),Ki-67阳性率90%。行十多周期化疗,颅脑放疗15次,此后一直坚持中医药治疗,予康肺散结汤辨证加减,院内制剂矾贝散结胶囊口服,病情至今稳定。
治疗前(2014年)
治疗后(2017年)
病例3患者曲某,女,75岁,2014年胃镜病理:胃角中分化腺癌,部分粘液腺癌,初诊诊断胃癌IV期,淋巴道转移,治疗第一阶段: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提高化疗疗效、减少化疗副反应、提高客观缓解率;第二阶段:2016.07.05-至今单纯中医药抗肿瘤治疗,稳定病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至今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不适。
治疗前(2014年)
治疗后(2015年)
治疗前(2014年)
治疗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