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大暑时节应如何养生避暑?
发布时间:
2023-07-28 15:30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度是大暑节气,代表天气炎热至极。在这个时期,烟台地区已经进入盛夏,气温高、湿度大,是夏季最热的时间。那我们在生活起居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饮食上忌食生冷
夏天人的阳气发散在外,对肠胃而言阳气相对较弱,所以在夏天尤其要注意饮食的寒热平衡,不能过食寒凉的食物,民间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指要注意肠胃的保暖,固护好脾胃阳气。
起居上忌过度贪凉
夏天人体阳气外越、腠理开放,若过度贪凉,就容易导致邪气深入。有些人在夏天容易出现落枕、面瘫、中风等症状,都是在夏天皮肤开泄的情况下,受寒、受风引起的。
注意避暑防过度汗出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和毛孔开放,会导致大量汗出,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还可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此外夏季炎热容易使人烦躁,必要时可服用一些宁心安神的中药,例如酸枣仁、炙远志等。
注意避湿防脾虚湿盛
夏季雨水丰富,加之过食寒凉瓜果,易导致脾胃功能低下,出现食欲减退、腹泻、舌苔白腻等症状,因此“祛湿”便成了夏季养生的关键所在,饮食方面宜清淡,可多食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冬瓜、荷叶、山楂、赤小豆、白萝卜、薏苡仁等。还可以选择健脾祛湿的药膳进行调养。
(1)茯苓鸡肉馄饨:(出自《奉亲养老书》)
食材:茯苓50克,鸡肉适量,面粉200克。
做法: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
功效: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痰湿困脾。
(2)茯苓麦冬粥:(出自《圣惠方》)
食材:茯苓15克,麦冬5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用。
功效:具有良好的祛痰除湿功效,特别适用于偏于痰湿内蕴和痰湿困脾的人。
(3)山药冬瓜汤
食材:山药100克,冬瓜100克。
做法:将山药和冬瓜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功效:本品可健脾利湿,特别适合痰湿体质有困倦、乏力表现的人。
适当选择中医药特色疗法
夏季养生保健除可以制作解暑祛湿的药膳外,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中医非药物疗法。我院三伏贴、督灸等中医药特色疗法进行冬病夏治的保健治疗效果突出,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1.我院针灸推拿科、儿科、芝罘区扶正堂、开发区扶正堂均开展三伏贴疗法,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合适穴位进行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并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像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肠炎、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都可以选择三伏贴治疗,贴三伏贴之后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风寒劳累。
2.我院针灸推拿科展开的督灸疗法是以督脉作为施灸部位,配合生姜、艾叶等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的材料,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阳气虚衰伴有手脚发凉、少腹冷痛、畏寒喜暖的患者均可以选择督灸治疗,灸后要注意禁食寒凉之物、海鲜、辛辣刺激等食物,避免熬夜、劳累,治疗当天要严禁汗蒸、泡浴等。
最新新闻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3
2023-09-23
2023-09-23
2023-09-23
2023-09-20
2023-09-20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