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防控疫情 最美中医人】 默默无闻的低调逆行者——疫情期间的血透室
血液透析室,堪称医院最低调、但又最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的科室之一。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还是逢年过节,亦无论是非典横行还是新冠肆虐,医护人员都像钉子一样固守在岗位上。他们虽不是疫期关注的焦点和抗疫的一线,却是院感防控的重点,承载着特定患者的性命相托。

自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血透室的“防”和“治”压力陡然剧增。对于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是他们赖以延长生命终身无法停止的手段,需要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地往返于医院。即使疫情期间,血透室每天也要服务将近五十名透析患者,其中多数是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且易感的透析患者。外加陪送家属和医护人员,每天的人流量在七十人次左右。这对于最忌人员集聚的疫期而言,防控压力可谓山大。
为给患者提供最安全的治疗环境,血透室科主任和护士长以身作则,各项工作带头把关,科室团结协作,努力把各项工作都做在了前面,做到了极致。

一、疫情伊始 科学武装
早在新冠疫情初见苗头,血透室便积极学习上级部门下达的相关防疫文件,以最快的速度、最前沿的防疫知识武装全科人员。并率先根据患者透析时间不同分别建立不同班次的微信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布疫情官方信息,从居家出行、生活习惯、防护举措等多方面指导患者,同时大力推广医院的中药防治新冠肺炎处方。教患者正确认识新冠疫情,科学防护,不信谣不传谣,防止可能出现的恐慌情绪。原定于每月一次的患者讲座也改变形式,采用在微信群内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对于不擅长使用微信的老年患者,单独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做到全面普及、人人掌握,有效降低了危险概率。



二、把关源头 严格管理
血透室严把入口管理,在门口设置有预检分诊处,每日有专人对患者及其家属测体温并做好登记。为减少患者及家属进入透析大厅次数,对透析患者每次的开药量增加为一个月。


同时,科室把消毒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每天至少消毒两次,消毒范围涵盖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等所有区域,包括房间门、把手、柜门及所有角落都不放过。这期间因医院需要,空气消毒机被临时征用两台。在消毒设备明显不足的情况下,为保证消毒质量达标,全程消毒,加强了上下午之间接机时的开窗通风时间及地面消毒。

科里有一位长期透析但又常年咳嗽的患者,某次透析前体温正常,透析期间出现发热,体温升至37.5℃。科室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随后将透析大厅进行反复消毒,做到万无一失。
三、克服困难 不惧风险
疫情期间,安全又圆满地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是血透室考虑的头等大事。为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及家属扎堆聚集,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提前到了每天早晨七点之前。并根据患者居住远近及所用交通工具,引导患者按约定时段来院,错峰分批进入诊疗区域。规定上机前必须测体温、上机过程必须全程戴口罩。


前期,因医院红外线体温计短缺,科室只有一支电子体温计和几支水银柱体温表。接诊医师要对每班20名透析患者及其家属逐一测温并登记信息,除了要完成常规上机程序,还要监督患者及家属上机前洗手,询问有无呼吸道症状及其它不适等,及时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不断叮嘱注意事项,每次上机过程都异常忙碌。

因科室目前尚未实现信息化管理,很多必备的文字流程及工作表格都是自己设计和打印。疫期为强化管理,又专门自制了多种登记表和相关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疫期工作流程。

透析患者虽然是固定人群,但对医护人员而言,感染风险却不亚于门诊。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后各自返家,往返的交通工具大多是公交车,回家后不可避免要接触家属等人。再次来透析时,医护人员无异于接诊了新的病人。医生需要在空间狭小的血透接诊室面对面地为患者手工测量血压,护理人员需要在长达四个小时的密闭透析期间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如果算上在患者上机前和透析结束后对血透机的多次操作,和患者的密切接触时间累计近五个小时。


血液透析室,疫情当下特殊的人群聚集地。无论形势多么严峻,这里每天患者不减,每班20台机器不停运转。近一个月完成上千次透析任务。
可爱的血透人,最美逆行,却默默无闻……


(陈展鹏整理)
最新新闻
2023-09-28
2023-09-27
2023-09-26
2023-09-26
2023-09-25
2023-09-23
2023-09-23
2023-09-23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