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中文版
侯爱画教授治疗舌癌临证治验
舌癌是常见口腔癌之一,早期无自觉症状,可因舌面白斑、溃烂等使得口腔检查结果不准确。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精神、环境、免疫、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国内外文献报道,长期吸烟、饮酒、辛辣饮食、慢性机械损伤等,均可引起口腔不良刺激,从而提高口腔癌的发病率。故而,因生活方式差异,男性发生舌癌的概率高于女性。舌癌的治疗手段仍首选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者逐渐发现,鳞状细胞癌在舌癌中的比例最高,且80%以上的鳞状细胞癌可呈高度局部破坏性,严重侵犯咽喉、食管、颈部淋巴、分泌腺等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及远处转移。因此,对鳞状细胞癌及区域性淋巴转移患者进行早期确诊、早期局灶性切除,是治疗舌癌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舌癌术后,尤其是舌癌早期局灶性切除术后,常有原发灶复发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除了术前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外,还要考虑术后化疗、放疗不当,或患者身体状态无法承受化疗、放疗等因素。目前无论是哪种化疗药物还是放射线,均不能明确区分正常组织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因此,患者在接受化疗或放疗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生存质量进一步降低, 肿瘤复发率升高。
舌癌,祖国医学有“舌菌”的记载。《薛己医案》记载:“咽喉口舌生疮,甚则生红黑菌,害人甚速 ......”说明古代医家已认识到舌癌具有起病迅速、发展较快等特点。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记载:“其症最恶,初如豆,次如菌,头大蒂小,又名舌菌,疼痛红烂无皮 .......久久延及项颌,肿如结核, 坚硬兴痛,皮色如常。”具体描述了舌癌的相关症状,以及认识到舌癌易于向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舌为心之苗, 心窍开于舌”,舌癌为诸脉不畅, 痰、火、毒、邪等瘀集舌下所致,当以清心化痰、泻火解毒、散结祛邪施治。中医药在治疗舌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而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舌癌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对舌癌的治疗,目前还是主张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根据病情,灵活应用手术、放疗、化疗、中药、免疫、激光等治疗,对早中期病人应先突击放化疗,然后再行手术、激光、中药、免疫治疗,根据病情,再行多轮放疗及化疗。但大多数病人来诊时,已属晚期,早已失去手术及放化疗等治疗的机会。故中医中药及免疫治疗还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祖国医学对舌癌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则,如属心火上炎型,症见心烦 口渴,口舌生疮、糜烂、疼痛、尿少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数等,采用清热泻火法,常用的中药主要有半枝莲30g, 蛇舌草30g,猫人参60g,山豆根10g,野菊花20g,夏枯草30g,鲜生地15g,土茯苓30g,木通10g,川连10g,生草6g,生薏苡仁30g等。如属肝胆郁热型,症见烦躁易怒,口苦发臭,舌侧缘生疮、糜烂、溃疡、疼痛,甚侧影响谈话与进食,肝区时有灼热,隐痛,舌质红,舌侧缘可见糜烂或溃疡,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泻肝胆、解毒消肿,常用中药为:半枝莲 3g,蛇舌草30g,猫人参60g,猫爪草30g,蒲公英30g,龙胆草10g,青陈皮各10g,柴胡10g,银花20g,紫地丁30g,茅根30g,生薏苡仁30g,夏枯草30g,山豆根10g,土茯苓30g,野菊花20g等。如属胃火炽盛型,症见痛、灼热感、口渴、口臭、舌烂、眼肿、 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则宜清胃泻火,常用中药有:半枝莲30g,蛇舌草3g,猫人参60g,丹皮10g,当归20g,丹参30g,蒲公英30g,生地20g,夏枯草30g,山豆根1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20g,野菊花20g,生黄芪30g,炙草5g等。 如属放化疗后的中医治疗原则则根据不同证型采用清热解毒,滋补肝肾,健脾和胃,清补或温补气血,生津润燥,扶正抗癌,对本病治疗中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后确有肯定疗效的药物有:半枝莲、蛇舌草、山豆根、夏枯草、猫人参、生薏苡仁、野菊花、土茯苓、川连、蚤休、鲜生地、猫爪草、木通、生草、蒲公英等。
一、侯爱画教授对于舌癌的认识
(一)舌癌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侯爱画教授认为,内外致病因素共同导致舌癌的产生。感受毒邪以及偏食辛热是疾病产生的外因;机体情志失调,郁而化火是舌癌的外因。机体阳气循而向上,而阳气有余则化为火热之邪,头面部为诸阳聚集的地方,更容易化火生毒。因此机体的火热毒邪易聚集于头面部,因此舌癌的发病因素与“火热”邪气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火性炎热,故燔灼而向上行,因此容易生疮生疡生痈。手足诸阳经均走行至头面部,因此头面部的疾病常以热证为多见。
(二)舌癌发病的相关脏腑
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密切,舌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连。而其中舌癌的发病与心、脾二脏尤为相关。舌为心之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口为脾之窍,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心脾积热,循经上犯,毒热上聚, 聚集日久,影响气血的运行,气血积聚,则见舌部癌肿突起, 硬肿疼痛,口气臭秽。影响气血的运行不畅,热聚血壅,导致颈部形成肿大的淋巴结。
二、舌癌的中医辨证分型
(一)热毒炽盛型
症见:舌癌患者可见舌体癌肿胀疼痛不适,舌体可见肿块硬结突出于舌体表面,进食可有疼痛加重,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治则: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治宜清热解毒汤加减。方中选用以黄连、黄芩、金银花、升麻、生地黄、淡竹叶、全蝎、夏枯草、绞股蓝、连翘、牡丹皮、栀子等,并结合辨证随证加减。
(二)痰热内盛型
症见:舌癌患者舌体癌肿部可见表面菜花样,气味臭秽,流脓渗液,纳差,心烦,眠差,痰多,颌下、颈部多可触及肿大之淋巴结,舌红或红绛,苔黄厚腻,脉滑数。治疗应化痰散结,清热解毒。选方以清热化痰汤加减:方中选用茯苓、陈皮、半夏、桃仁、连翘、厚朴、半枝莲、金银花、白花神蛇草、夏枯草、半枝莲、猫爪草,并随证加减。
(三)阴虚火旺型
症见患者舌体癌肿部可见表面破溃,触之可流血,纳差,眠差,形体消瘦,颌下、颈部多可触及肿大之淋巴结,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疗应滋阴清热,解毒散结。选方以青蒿鳖甲汤加减 : 方中选用青蒿、鳖甲 、龟板、知母、丹皮、连翘、厚朴、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半枝莲、猫爪草等,并随证加减。
三、遣方用药
在治疗舌癌的过程中,根据疾病所处的时期,以及疾病的分型,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火热毒邪为舌癌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清热解毒散结法,在舌癌的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用黄连、黄芩、栀子、绞股蓝、连翘等中药清热解毒,升麻清热解毒,以及有“火郁发之”,宣解郁热的作用。加用夏枯草、全蝎解毒散结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痰热内盛常用夏枯草、桃仁、猫爪草、半夏等等化痰散结。阴虚火旺常加用龟板、鳖甲滋养阴液;用知母、丹皮等养阴清热。
四、典型病例
患者仵某某,男,80岁。患者因拒绝手术治疗,于2017-9-14因“舌右边疼痛 5 月余”,初诊于我院门诊。患者5月余前发现舌右边有一约“黄豆粒”大小的溃疡,溃疡经久不愈,生长速度较快,无消长史,进食时疼痛明显。静脉抗炎治疗无效。后于 2017-8-18 至外院行切除活检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舌右侧,大小约 3*2cm, 突出于粘膜表面,表面见溃疡面,有白色伪膜覆盖,术后病理示:(舌肿物)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癌变。免疫组化:D2-40(部分+)。口腔、舌及下颌部 MRI 示:舌右边份明显不均匀强化信号,考虑恶性肿瘤,请结合病理检查。颈部MRI示:颈部多发淋巴结显示,请结合临床。
为求进一步中西医治疗,来我院肿瘤科就诊,症见:患者舌右边疼痛明显,进食后加重,伴言语困难,伸舌疼痛难以伸出,无口干,无头晕,无头痛。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运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处方:金银花、炒僵蚕、郁金、北沙参、白术、麦冬各 15g,重楼、甘草各 10g ,桔梗、全蝎、红豆杉、鹅不食草各 6g ,灵芝 3g,连翘、绞股蓝、酒女贞子、山慈姑、六神曲各 20g ,黄芪、半枝莲 30 g,黄芩 12g。7 剂,水煎服,日一剂。
患者于2017-9-21复诊,自诉舌右边疼痛减轻,进食后疼痛较前减轻,舌头可以伸出,无口干,无头晕,无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原方山慈姑改为 30g, 去掉白术、灵芝。效不更方,原方继服。患者 2017-10-10进行第三次复诊,患者舌右边患者症状减轻,无疼痛,舌边肿物消失,溃疡愈合,继续进行巩固治疗,后续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情况基本稳定。
本例综合分析诊断为舌癌,根据中医辨证为 : 热毒炽盛证。患者平素嗜食辛辣,热毒炽盛,气血壅滞,故舌部形成肿块。由于疾病处于较早期,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散结为主,以连翘、绞股蓝、重楼、半枝莲等药清热解毒;用全蝎、僵蚕等祛除机体的毒邪,同时加用现代药理研究的抗肿瘤中药,如半枝莲、山慈姑、红豆杉等。辅以白术、黄芪、六神曲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全方相互配合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因而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较好。
外感火热邪气,内伤情志郁火,火热邪气循经络上犯,导使痰、火、瘀、毒等病理产物积聚于舌。由于在舌癌的发病全过程中,由于火热贯穿在疾病的全程,因此清热解毒散结法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舌癌的早期,火热毒盛,机体处于邪实而正气不虚的状况,因此治疗宜重在清解热毒散结;当疾病处于晚期时,机体正气虚弱,而清热解毒散结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治疗宜在清热解毒散结的基础上,加用滋养阴液的中药,以缓解机体的阴虚的状态。在用药方面,运用金银花、重楼、绞股蓝、连翘等中药清解热毒,同时兼以散结消肿,用药伍以山慈菇、全蝎、僵蚕等药化痰解毒散结,诸药配合使用,方能在治疗舌癌上取得良效。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